减肥 - 如果你也跟我一樣衰


我想說的是
若你知道每個人事物都有活著的意義,那你將不會放任自己的肌肉隨意生長。它們有著自己的記憶、形態、功能,只是缺少自主能動性罷了。就像消除駝背最關鍵不是鍛煉背脊和手臂,而是收緊臀部和腹部,才能牢牢支撐你龐大的上下肢,否則將因為兩頭大中間軟而彎曲。

你的事先放任,別怪它六親不認。

【誤判】
記得18歲那年剛服完兵役出來是,自己的體態相當健碩,甚至還有結實的六塊腹肌,體魄也處於極佳狀態。我以為在家持續簡單的做些運動,在學校努力的步行,參加課外活動,就可以維持好身材。飲食呢?你想想,學校周遭盡是廉價道地地攤美食,Apom Balik、Keropok Lekor、炸雞皮、炸雲吞,你就算不主動去看它,它也會讓香味找上你。性價比高又耐飽,對於學生而言是相當吸引的。這就不管了。

那時也學會了喝酒,窮學生哪能喝什麼好酒,都是市場上最便宜的啤酒。而啤酒是號稱最能讓你懷孕的飲料,比珍珠奶茶可樂沙士手搖冰沙都還強大。滿桌快餐,油膩三寶(炸雞、漢堡、satay),配上好冷爽的啤酒簡直快活。這樣吃吃喝喝的,也不見身材怎麼走形,最多六塊腹肌逐漸趨平而已,我依然很瘦,體重沒大幅度漲幅,這還不是吃不胖的體質嗎?嘿嘿,是多少人夢寐以求的呀。

上大學時,還記得第一餐是蝦仁炒飯(我是頭號蝦料理粉絲),那個份量是我當時能吃的兩倍,也就是我吃到一半時就想結束了。但有了sambal作伴,嘴不孤單,就將剩下的分量一鼓作氣嚥下肚,還吞下一碗實在便宜又大份的愛玉冰。這一餐的滋味讓我難以忘懷,吃漲了還不慚愧心塞,踏著腳車左搖右擺,吃飽睡覺學生常態。胃口就在不知不覺見被飯堂阿姨餵大,以為騎那腳車看著夕陽能夠減咔,誰知份量越大胃口越好減肥路上阻礙越大。

每逢佳節都是增胖最佳時期,尤其是農曆新年,由於輕信了“過年之後再減肥”的讒言,因為從年三十晚一路吃到元宵的我,最高峰時竟然去到82公斤。然後由於沒有一天5餐加任何時候年餅不離手可樂啤酒塞滿口的日子,體重漸漸下回76公斤。於是便得到一種心安:“我原來那麼厲害瘦身,一減就是6公斤”,之後體重便一直維持在72公斤至76公斤之間。這種心安透過脂肪塞住正確的健康觀念而形成“瘦了”的假象,像是古代皇帝即便勤上朝也無法得知天下事,因為奸臣無處不在,詭計也變化多端,真相往往被阻截,僅剩眼前的安逸。想想自己活在一個資訊流通卻自我封閉失能的時代,眼球只看自己想要的東西,實在不寒而栗。

當悔恨的步伐遠遠趕不上脂肪堆疊的時差,於是我從擁有六塊腹肌開向沒有盡頭的油膩之路。青春很短、肥胖悠長。

為何我們總是用盡力氣,結果依然不盡人意,甚至差強人意?因為我們誤判了“自己”,特別是最私密的身體。

【誤區】
捫心自問,每次看到別人談起減肥的方式時,我都會偷偷記起來,然後在家裡偷偷試著做。也同樣是來自別人的嘴裡,談起了哪些人減肥失敗而反彈的例子,都很可怕。

說起減肥,第一直覺肯定是從吃開始下手。你會在早上是聽到同事說:“我不吃nasi lemak了,很油膩,從今天起我開始減肥!”到了下午你會聽到:“我不吃飯、面等澱粉類食物,所以我們能不能選個比較多選擇,有單點沙拉菜的地方吃午餐?”這也意味著鹵豬腳、雞飯、小炒、快餐、韓式烤肉店統統不能再吃。經過賣小吃的馬來檔還會刻意避開,經過水果檔會停下來買兩包水果當下午茶。誰知沒多久,兩點回去上班,三點半要吃下午茶時,同事桌上的兩包水果早已清空,TA就拿出沖泡飲料和無糖餅乾來吃,還會邊說著:“我真的很餓。”

堅持了一星期之後,TA的體重明顯下滑了2公斤,自覺這樣的方式有效相當,然後就合理化這樣的飲食習慣,從而壓抑自己。我至今依然不明白,為何這麼不科學又費盡心思的事,成果也只是一般般,卻是如此開心有成就感。因為這種短暫的快樂,會隨著自己吃了跟平時不一樣的一些食物而加重了一點點,就令自己陷入德州神槍手思維謬誤,認為那種食物不可以出現在自己飲食清單上之餘,心情也就隨之變糟。這種方式容易讓人瞬間氣餒,真不是辦法。

於是又有朋友介紹另一種飲食方法——代餐。顧名思義,就是取代正餐。用什麼取代呢?效仿有情喝水飽的方式,這種做法是以麥片或谷糧等稀釋健康飲料取代正餐,就像吃粥水填飽肚子一樣,不過營養就會比較豐富。這種做法最讓人費解的地方是,人的器官都有相應功能,一旦沒有使用便會失能。牙齒沒有東西咀嚼,將會逐漸鬆弛,退化。而胃也就所釋放的胃酸,經過長久服食代餐而變得稀釋,再吃回固體食物或辛辣刺激食物將會變得不舒適。有利必有弊,究竟為了什麼我們要接受這樣的代價呢?更甚的是間歇性斷食法,近乎絕食的方式來達到減重的效果。我發現減重癮的人或多或少都會有上癮的成分,會在投入的當兒漸漸失去自我,整天稱體重,然後給自己許多的心理負擔,結果是因為壓力而改變了你,並非所使用的方式改變了你。

運動則是另一個現在相當流行的減肥方式,甚至連保險業也推出以燃脂減保費的方式鼓勵大眾運動,培養毅力,打造健康生活。看似相當健康的建議,為何會有問題呢?若你知道每個人事物都有活著的意義,那你將不會放任自己的肌肉隨意生長。它們有著自己的記憶、形態、功能,只是缺少自主能動性罷了。就像消除駝背最關鍵不是鍛煉背脊和手臂,而是收緊臀部和腹部,才能牢牢支撐你龐大的上下肢,否則將因為兩頭大中間軟而彎曲。偏偏許多主流建議並不會告訴你這當中的相關性,以致許多運動做了之後效果平平的原因所在。所有的努力不會徒勞無功,這是真的,只是距離自己想要達到的效果上依然有著巨大的鴻溝。

究竟運動要怎樣才有效果呢?這裡涉及另一個難題是堅持。絕對不會有健身教練告訴你“每天做5分鐘就好哦”,一來每日效果不顯著,二來這話不可能讓急著減肥的人信服。每天5分鐘是什麼意思?一星期就是35分鐘了。這週5分鐘,下週增加到10分鐘,那麼就會變成1小時10分。再多一周增加到15分鐘的話,一星期累積下來就是1小時45分鐘了。運動絕對是時間的概念,而非消耗或燃脂的概念。當你把時間堆疊時,你所投入的時間跟身體的變化是成正比的,同時也會有附加價值,就是變得堅持了。你開始跨越自己上一次的時間,一個月下來,看一看成績單,已經是距離起跑點很遠的地方了不是嗎?其實這也只是個開始,往下成長都需要更多的儀式感來讓自己持續,只是誰又甘心讓自己從原本的生活中做出妥協,讓出個位子來開拓這方面的自己呢?即便是每天5分鐘來跟自己最私密的全身進行更多的認知,包括它的歷史記憶、承受力、功能等,都是奢侈的。

為了減肥,我還試過政治正確的做法,改變飲食做法稱為“瘦身”,加入運動後就變成“健身”。唯有這樣,才能達到有效的心理暗示,朝著“正確的目標”前進。這種儀式感,其實要不要都罷。當你混混沌沌時,無論怎麼稱呼都是無用的;當你目標明確時,名字為何又有何關係呢?

什麼時候我們開始變得虛偽,連最真摯的自己都不肯面對?甚至在六神無主沒有方向的時候,活在別人的嘴裡了?更可怕的是,這潛移默化將一切磨平,將理解自己這件事巧妙的用酸痛的感受包裹起來,讓人找到理所當然避開的正當藉口。

有沒有可能逃離這困境,拯救自己,重新認識自己的身體並主控呢?

【掌握】
說謊的,是自己。要面對的,終究是自己。

我不知道是不是所有事情的起因都需要一個強大的理由,而這理由終會是堅持不懈的咒語,顯然對我而言,原本開始堅持做運動的理由已經不復存在。

自2017年開始,為了塑造新形象而開始運動和調整飲食方式,運動形式就以上述方式進行,而飲食則是等到自己餓了才吃,吃的分量也不需太多,當下感覺7分飽就好,因為大腦接收訊息是有時差的,所以我用了“讓子彈飛”的精神來改變我的飲食習慣。不挑食、隨意吃、務必光盤是我所堅持的,為了不讓自己跟風,變成別人嘴裡的“那一種人”,也讓自己活得自在。

一開始是痛苦的,畢竟將身體交給別人和環境那麼久了,都變得陌生了。酸痛和肌肉的撕裂,是陌生的證明。若失憶是一種病,那麼我的減肥整個過程就是恢復記憶的療程。

原以為我清楚知道自己是可以拿多重的東西、走多少公里的路、熬多少的夜、G點在哪裡、五官所接受的訊息、對品味喜好的執著就很了解自己的身體了。原來除了社會學(接受和排斥訊息),身體各部位還有美學(呈現美感),力學和歷史學(擁有肌肉記憶),心理學(暗示與反應),哲學(存在與價值)。

身體即是“我”,那麼我所經歷的,正是它所經歷的。當我們將這兩件事從脫序的狀態重新結合的時候,英文稱之為reclaim your body。其實身體並沒有離開過,只是我們莫名其妙毫無道理地將其切割或者忽略而已。心理學是一項研究body mind and soul的科系,當你開始將這三件事做結合的時候,你就不會對你的身體感到陌生和莫名其妙,甚至可以掌握之間連接性的訊息,更好的掌握自己,以此擺脫不自由的狀態,重拾自主。

【回到18】
我一向認定自己的青春期的人生是毫無遺憾的,在那之後就越來越多遺憾和煩惱,終究失去很大部分的自己。這其中包括身體的狀態。曾經很多的無助和無奈,我都痛苦和焦慮的認為那不是我,也不是我要活著的樣子。當我開始嘗試另一種方式過活時,我知道我在擺脫當下的窘境。鍛煉身體,注重飲食是每一天的事情。而把每一天活好,沒有遺憾,正是我的青春期。老土地說,身體還有許多記憶還未尋回,而這趟旅程我相信它會很久。要做到完全有意識的活著不容易,但,活著本來就不容易啊。

何謂18?我認為不被任何事情框架條件約束,過得有理想自在便是18。如果能在30歲時擺脫社會詛咒,以及自己的詛咒,無論什麼時候都是18。

願你我都自在。

Comments

Popular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