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miao的剑悟道生
我想说的是:
它不是来取悦你的,而是用自己的方式,过自己的人生。
自第二轮全国条限令开始,剑道实体班也随之暂停,我们又回到网上训练了。网上训练对我而言是好的,乘机将之前所领悟的东西消化消化,同时也加强体能训练,让自己的身体机能可以跟得上脑力想到的东西。最希望的是,身体的条件反射是有意识的,即便是身体快过脑做出反应,但也是“知道的”。
我的sensei是一位马日混血女生,目前是第五段位。在条限行令前的几堂课,她给我的建议是第一)观察你的敌人,第二)身未动意先行。这在任何武侠小说里都会出现的意境,但,对于追求并且有具体练习武术的人而言,这不只是意淫和空话而已,是实实在在的目标。特别是这几周下来的检讨,老实说我只看懂到底打中哪里得分,但完全捕抓不到招式,更不用说观察到他们发劲的地方。当对手长什么样子都不清楚时,那也就联想不到该怎么做防御和回击的动作,更不用去想乘胜追击了。
中文“剑道”跟“见到”的读音相同,於我而言,确实在这修炼的过程中,也从印象模糊中,见到了许多的境界。首先是对于自己追求剑道这回事。疫情期间,没得上实体课,基本上就多出很多时间来。老师是有提议上网课,也感谢这网课,除了让我能够长时间的陪伴自我、内在沟通、思想与身体肌肉结合等等reclaim myself,最重要的是让自己能够长时间的take control,整顿自己的生活。在第一轮条限令,每天的运动是为坚持打下重要的基础,修正自己对时间和空间的掌握,也让自己各部位肌肉苏醒。来到第二轮条限令,还是一样用体能训练和剑道功课来进行自我对话。这次老师给的功课也越来越严苛,除了速度和持久力上的提升,还从集体做功课转到自己完成功课。而我个人的心态转换是从集体做功课时有外来力量(老师和同伴)来坚持完成壮举,到个人做功课时用内在力量(内心喊话)来坚持完成同等分量的功课。这锻炼的口诀是:“让自己的身体越来越松和自在。”若越来越紧崩,或者越来越紧张,或者越来越多妄念,这都是离目标越来越远的证明。独处的时候,我是很容易怠慢和幻想,但终究是不切实际的,也违背我的领悟——剑道是很实际的。妄念越多、越是怠慢,就越难成事。不但无法坚持每一天的运动量和训练量,也会沦陷回原来生活的恶性循环。因此,越能掌控自己放轻松的程度,就能最大化自己在紧放之间的维度。
说到紧放之间的转移,其实是反映出生命的光谱。这光谱可以从政治入门,在左右、开放保守之间移动。除了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哲学、宗教、道德、理念都有自己的光谱。若要消除自身的矛盾,就必须经常检视左右之间的游移,尽可能意识到之间的矛盾,承认它,并且进行对话及修正,这才不至于将自己困在死局里。这也是自由主义的气质之一——包容和弹性。
说回剑道,关于身体机能的部分,学习剑道给我最大的开发是对筋、骨、肌肉的理解。在每次做完运动后,透过发热或酸痛的部分就可以得知究竟自己是在锻炼着筋、骨还是肌肉了。发热代表已经练成,酸痛意味正在提升中。在开始探索运动的阶段,自己一直死板板的重复性练习除了会尝试将自己即将死去的肌肉激活之外,也会历经疲累和濒临放弃的念头,基本上少了外来因素的借景与修正的机会,根本就是在地画圈而已,难以提升和进步。但野心太大、讯息量太多、逼着自己去竭尽所能的话,也是不利于培养长期训练的兴致。运动本来就是为了让自己能够从肌肉松弛气虚缓慢,进入到自己能更掌握自身肌肉和提升气魄,再到能够做出自己的节奏的过程。若一开始就使尽全力,那就会后继无力。训练一旦终止,就不用再谈后来怎样怎样了。
在第一阶段条限令,我确实是往使尽全力的方向去做,一来是因为时间很多,往死里做之后还有很多时间来修复体能和补眠。又,另一个错误观念是少吃可以减体脂,那就可以有六块肌啦。这样做不但让流失的体能无法恢复,还会因为肌肉摄取不到该有的营养而建立不起来。这样的锻炼应该有三个月吧,结果人都消瘦了,而自己却不自觉,还自我感觉良好。跟开健身房的朋友见面交流之后,便立马纠正做多吃少的观念。他说:“吃还是要吃,这样流失的能量才能补回,让你有力气接着下去做。而吃了的东西,在锻炼肌肉过后,也会转化为肌肉,给建立肌肉加分哦。”再来就是跟物理治疗师朋友沟通过后,筋经常躲在肌肉下,一般在运动之后特别难显现根本问题。因此要用冰敷,在热气和肿胀退散过后,才可探测出问题所以。这跟我之前对中医对于静脉气血的理解有南辕北撤的不同,中医认为冷水只会加剧问题的严重性,而物理治疗却反之认为冷却过后才可以解决表面问题让深层问题浮现。要不是sensei脚筋外侧疼痛,我也不会有机会认识到那边的筋脉,也不会顺藤摸瓜,找到其他的静脉处。得知了这些静脉处最大的好处就是可以针对性地按摩纾缓,而非对肌肉使劲的搓揉,对有问题的筋骨毫无帮助。
懂得修复式之后,就进入强化式的部分了。在第二阶段的条限令时,换了三个地方做体训和剑道训练,这里的两个挑战是对各种环境和不同时间的适应力,以及生活习惯的调整。这里最有趣的是,第一阶段会比较固定及重复性的在KL小空间内,没有人打扰尽情的挥剑。而第二阶段有点像是下山之后面对不同的情况而做出调整的训练。这也是训练的目的之一,让自己变得更有弹性,而不是变得越来越被束缚。很大程度上,人在束缚的情况下就会表现出很不稳定的情绪,甚至透过“大声就能赢”的心理安慰来慰藉自己,但这一切都是徒劳,输着的,绝对不会赢。真实面对这一切后,心里是坦然的,也就有了更多的空间,沉稳的去把握眼前的局势并应对。
强化了适应力和生活习惯后,接着就是对肌肉、筋、骨的调整了。不知大家有没观察过猫?猫在移动的时候,全身的肌肉、筋、骨都在灌劲,分为蓄势待发、发动攻势、泄力待定、再重新开始四个部分。先说蓄势待发好了,这里涉及眼力、感知、借力、出力四个部分。蓄势待发时,最重要做到有效的观察而不被敌人迷惑、甚至微观而细腻的感知到目标与周遭环境的动作和距离,敏感度、熟悉度和判断力是不可或缺的。一般人在熟悉的环境下,其实敏感度会大大降低。怎样做到敏感度及熟悉度同时提升呢?李明璁教授提过一个方法,叫做“defamiliarisation”,即“去熟悉化”。为何要去熟悉化呢?这样才能彻底抛弃每一次旧有的枷锁和惯性,从让自己从新开始。就如他在TEDx时的标题“拉开地平线之必要:一无所有的无限可能”。同时再加上“Pluralisation”的方法,即将所有单一事件铺成多次性或多元性发生后,就可以找出其重复性的规律。这过程有助于抵消新鲜感所带来的震撼阻碍(shocked),也能以量改质,加速领悟力到另一层次,提升整体稳定度及应对能力。《武道狂之诗》在许多处亦提到,许多好手在面对太极时,都表现出讶异的感觉,而这讶异的感觉每次都成功阻碍对手进一步发动攻势。要知道,高手过招在毫分之间都是拿命的,因此许多好手都摆在太极下。荆裂也不例外,在初次跟武当派好手过招时,要不是自身有过人的敏锐度躲过太极的杀招再反击,下场也只有成为太极亡魂而已。在经过沉淀和修正后,第二次遇上太极时,虽然有不同之处,却也因为对了应多方法,而让对手措手不及,能有这个反应就够了,乘胜追击在望。而接下来故事设定让他对上更多的武当顶尖高手,他越来越稳地应对各种不同环境和兵器,即便有新的可能性,却也能不慌不忙的应对。能够“见到”不疾不徐的境界,是一种参透。而这种心得应用在各种事情上,除了能够抵消时间带来的各种冲击而引发的焦虑,同时也能让三分钟热度的事情,转换成为长期的探索。
在这第二阶段的条限令探索的另一件事情是,跟国家队一起做检讨。她们有提到说“究竟该怎么取胜”的哲学问题。当中可分为两种选择,第一)打赢就好,以及第二)赢的姿态。两者都是要追求至高至强,至高是境界的高,至强是技术之强。这里要处理的问题是,如果你认为的对手是不可敬,也不是你要成长的方向,甚至有损剑道尊严的话,是不是在场上争夺输赢是否就可以说服对方呢?又或者,是不是赢的一方就赢得“公义”呢?被这种固执的想法捆绑着,让自己充满高傲的心,失去弹性,这不就是违背剑道的精神吗?当然,我这种菜鸟说什么剑道精神的追求真的只是屁话,我之所以做这样的记录,也只是探索自己内心的改变及修正罢了。只不过,能够如此稳定的“见到”自己的成长,是藏不住的喜悦。
之后还会见到什么有趣的事情呢?那就持续观察吧。
Comments
Post a Comment